金馬隧道涼亭1.jpg  

我們在花蓮的豐濱待到8月26日,

因為實在太熱了,夜晚睡覺起來睡墊全是水(汗...),

而四周的環境也太躍動了(豔陽、海浪),

試了好多地方都因氣溫或豔陽而無法集中精神,

就連我直接游出去大海卻因海已被干擾,也聽不到啟示。

後來我們也換了幾個不同的寫作時段,但是卻依然沒有進展,

所以為了以創作為重,我們決定遷營到高山上。

於是,在8月26日煮完中餐後,馬上整裝向太魯閣前進。

途中也有經過花蓮第一美谷(三棧),

溪湖碧綠如澈,確實是台灣少有,

但因那時正值盛暑,每日遊客、溯溪者絡繹不絕,干擾更重。

因此我們傍晚決定繼續上行至太魯閣,

最後到達以前環島時來過的金馬隧道暫居數日,

以便再找清靜、無人煙的營地。

 金馬隧道1.jpg

 在中部橫貫公路(台8線)的123K處,有一個叫做金馬隧道的地方,

 那裡的海拔2431公尺,八月底晚上的氣溫大概有15度左右,

 到了下午,時常都會起大霧,籠罩一片白色世界,

 夜晚若霧氣不散,月光不透,可以享受整夜無光夜晚。

 (別說伸手不見五指了,連手都不知道可以往哪伸了)

金馬隧道涼亭1.jpg   

金馬隧道涼亭2.jpg  

 通過路旁的原木廁所走廊,再往前走就是我們甜蜜的家。

  

我們的帳篷.jpg 

神秘的布帳背後擺著我們的柴、米、油、鹽、醬、醋、茶。.jpg  

神秘的布帳背後擺著我們的柴(汽化爐)、米、油、鹽、醬、醋(真的有)、茶(即溶包)。

 

我買了一把口琴,準備在假日這兒遊客多的時候,在地上擺頂帽子,賺點外快。

只是到現在都還只會吹著自己編的調,離賣藝還遠得呢!

 

不過每天下午我們的五公里慢跑倒是吸引了不少路上開車遊客的注目,

我想他們是誤以為我們在慢跑環島吧。

有一天遇到了一群自行車攻頂的騎士,

還以為我們在為太魯閣國際峽谷馬拉松在做準備,

雖然我們有解釋我們只是『住』在金馬隧道順便運動罷了,

但是他們還是給了我倆一陣歡呼!

  

騎向往梨山的路上.jpg  

大約每個禮拜我們都要騎向往梨山的『天際之路』上,

去採買一個禮拜的糧食,

小小的一條路,向上望是絕壁,向下眺是斷厓,

騎行於天際之中,與白雲齊遊。

至於一個月一次去花蓮採買的那段路,則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兒梨攤特多,價格不一,需要貨比三家.jpg  

 來到梨山,我們都以梨子做早餐,這兒梨攤特多,價格不一,需要貨比三家。

  

鮮為人知的楓虹谷.jpg  

但是對於要聆聽自然啟示而言的我們,

公路旁的金馬隧道還是『人煙』太重,

所以住了幾天後,我們於8月29日(六),

遷來了一處鮮為人知的楓虹谷

聽說這兒到了秋季滿谷楓紅,一風掃來,萬紅齊落,

我們也就打算住到秋天再走吧。

 (此處可是與奧萬大齊名的賞楓地,是行家的私房地)

    

還記得我在豐濱的太平洋海水裡,

以心問海洋:為何我聽不見妳的音啟呢?

她回答我:你必須再游向我二、三公里,

對於已經離岸一公里的我,大海的深邃使我害怕,

我不敢,

但我也瞭解到,東岸的近海已經被干擾了。

  

 

在這(松泉崗營地),每天我們都要走十五分鐘的山路回營地,

每次快到厓上營地時,都會經過一棵千年神木,

雖然他已經傾倒了,但我能感受到他還活著。

每當碰觸到他的時候,

我的心裡就有一股溫馨感,就像回到了好久以前的家,

我知道,這裡,是他邀請我們來的。

   

每個禮拜一次的休息日,都是我們犒賞自己的日子,

這時從梨山買來的補給就可以派上用場, 為了補充熱量及養份,

我們有時會煮火鍋,而這禮拜我們打算做銅鑼燒和蛋餅。

  

豆皮、蘿蔔、青菜,兩人一鍋,一百塊,周圍美景,無價。.jpg   

南瓜、蘿蔔、青菜,兩人一鍋,一百塊,周圍美景,無價。

 

 

從金馬隧道8月29日遷營來此,

我們便開始了一連串的墾荒工作,

從修路(由溪底通向厓上營地的階梯步道)、

割草(以帳篷為中心,將方圓數公尺的長草慢慢割除)、

整地(先理出一塊250cm × 250cm的空地,剝掉表層泥土,

將高的一方的土補到低的一方,好讓地面成為水平,

之後再挑掉無數石頭,最後才能搭設帳篷)、

拉帳(用40條彈簧繩將帳篷拉撐固定,以阻擋強風的吹襲,與大雨的侵浸),

後來還有製作三張原木椅、五張石板桌、兩條自來溪水管…。

再加上跟前後兩間派出所做好報備,自此,我們可以長住了…。

(這段經歷雖然很累很累,但也真的很有趣,等過幾天再補上照片敘述。)

 

記得做好這些工作時,也差不多花了一個星期左右,

等到第一天要創作時,馬上就寫完一段,啟示很靈銳。

爾後的日子我們將繼續查詢歷史,

目前對於下五、六段已經差不多有初稿了,

相信未來的創作一定會更加順利!

 

現在我們總算在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小風口遊客中心,

找到了一處穩定上網地點,

這個基地離我們的松泉崗營地大約有十公里的路程,

同時也是台灣最高的遊客中心(標高3002公尺)。

這裡甚至還提供純氧給無法適應高山稀薄空氣的遊客吸用,

以減輕高山症的危險,

能在這裡旅居、寫作,我想也是一件很有紀念價值的事情。

 

在這裡認識了幾個新朋友,

有時也會想起在豐濱的圖書館長和秘書小姐,

我想未來全台灣各地都會有我們的記憶、親友,

原來這就是『四海為家』,

有情感的地方才是家,

處處有情感,處處可為家。

 

給所有的朋友們一句真心話:

生命真得有目的,可惜,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真理只能自己力行尋找。

 

其實在這近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裡,

發生了許多的事情,其中也有奇蹟的發生,

我們知道我們一直都在被引導

 

祝福~ 敢夢,就會實現!

 

To Be Continue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勇敢‧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